爱穿窄头鞋子的人,足部皮肤容易受压和摩擦,引起鸡眼,走路像踩到钉子!还有的人脚底长出一颗颗表面粗糙且凸起的病毒疣,更是疼痛寸步难行。究竟该如何分辨脚底是长鸡眼?还是长疣?其实,另外还有一种容易长在脚底的蹠痛,究竟这三者有何差异,让足踝外科名医来破解。
鸡眼、疣、蹠痛,三者差别在哪里?
鸡眼、疣、蹠痛三者,虽然症状都是角质异常增生,会造成脚底不舒服,但是成因却大大不同。鸡眼不具传染,但是疣会传染,疣的中间会有一个黑点,鸡眼则没有。鸡眼是由于外伤、压迫摩擦等将皮肤角化物嵌入皮肤下,其发生一般只是一个,最多也就是2、3个;如果数目比较多,并且还会增加,就可能是疣了。此外,鸡眼角质的增生情况比较集中,胼胝造成的蹠痛则比较分散。
足踝外科医师朱家宏在其《自己的脚痛自己救》新书中,再进一步详细说明鸡眼、疣、蹠痛三者的差异:
●鸡眼:又叫肉刺,它是局部长期受到挤压、摩擦,导致表皮增厚而形成的厚茧,患处形状像是鸡的眼睛。
●疣:则是乳状突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疼痛。病毒疣是经由接触传染的,主要是直接接触病灶,如患者传染给自己他处皮肤或传染给他人,也可能是经由物体间接接触传染的,例如拖鞋、地板等。
●蹠痛:是当脚掌、脚趾姿势不良,或是设计不良的鞋子,使脚掌或脚趾承受的压力不平均,造成足部某些地方压力过大,甚至蹠趾关节脱位,长期压迫之下就会造成足部某部位的角质增生,最后形成「胼胝」,也就是「硬底」,这种综合的症状就称为蹠痛。
避免鸡眼复发:减轻不适、选择合脚的鞋子
为了去除鸡眼,有人拚命贴鸡眼贴布,或是使用偏方,却都未见改善。避免鸡眼一再复发,或是要减轻不适,必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包括选择合脚的鞋子、少穿尖头鞋,改为宽楦头的鞋款;或是,使用鸡眼护垫分散压力。
一张图教你分辨:脚底长鸡眼、病毒疣,还是蹠痛?
临床治疗疣和鸡眼,可以使用液态氮、治疣液、水杨酸软化,以刀片切除等方法。
预防病毒疣:避免打赤脚、公共场所穿自己的拖鞋
临床治疗疣和鸡眼,可以使用液态氮、治疣液、水杨酸软化,以刀片切除等方法。预防病毒疣的传染,注意在公共场合尤其是泳池、温泉池、宿舍等公共浴室或是健身房、舞蹈教室等,应该避免打赤脚,尽量穿自己的拖鞋,以及保持脚部干燥。一旦感染也千万不要尝试自己以刀剪这些病毒疣,以免细菌感染,发生扩散。
治疗蹠痛:正确穿鞋、做脚趾运动,无法改善要动手术
至于治疗蹠痛的方法,首先,从结构与压力找出疼痛的根源,并教导病患正确的卫教知识,教导病患怎么保养脚趾、怎么做脚趾运动。其次,教导病患正确的穿鞋知识,因为绝大多数脚的病变都是因为穿错鞋。只有支撑力平均、完整的鞋子,才是最好的鞋子,再来就可能要考虑垫一些鞋垫。
如果上述的方法还无法解决疼痛,那么就必须考虑动手术了。手术方法包括:肌腱放松、转位,或者把脱臼复位后,骨头缩短,将骨头往回拉一点,就能有效降低骨头对脚底的压力,维持正常的状态、不变形,脚底的压力也会比较平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