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口张开时,大拇指卡卡、手腕肿痛,小心,你可能得了「妈妈手」。专家提醒,俗称「妈妈手」的手部「狭窄性腱鞘炎」,并不是只有妈妈才会得到的疾病,凡是手部需要经常做出重复性动作的人,就有可能得到,建议可用3招缓解症状。
复健物理治疗师许芳毓指出,「妈妈手」是指「外展拇指长肌」和「伸拇指短肌」肌腱腱鞘发炎,造成拇指以下到手腕关节部位疼痛、发炎,严重时会延伸至整个上前臂都感到疼痛,常让人有「手残」的痛苦。
姿势不当 「妈妈手」易上身
而这两条肌腱由腕部延伸至大拇指外侧,分别运行大拇指伸展及外展的动作,因此,一旦发生「狭窄性腱鞘炎」,可能会使大拇指或手腕关节活动度受限,包括做扭拧、大拇指的反复伸直或弯曲等动作时,都会使疼痛加剧,而无法灵活活动。
在生活中,经常做重复性动作者,多属高风险族群,例如拿锅铲、穿前扣式内衣、拿扫把、穿鞋、产后挤奶、背包包上肩、抱宠物等动作,都会用到「外展拇指长肌」或「伸拇指短肌」,一旦姿势不当,「妈妈手」便会上身。
姿势不当,「妈妈手」上身!抓握拧捏,伸展3招防手残
门诊曾收治1位40岁的女性上班族,就因疯手机游戏,引起右后背至右手的酸麻不适,连右大拇指都痛到伸不直。幸好这位上班族经过热敷、电疗及教导拉筋后,不适症状已渐渐恢复。
抓握拧捏动作 容易刺激发炎
物理治疗师许芳毓指出,「妈妈手」常见于30至50岁间的女性,原因除了生产前后的荷尔蒙变化外,女性腕部外侧关节活动度比男性大,操持家务时,容易受到抓、握、拧、捏等动作刺激而发炎。
因此,以下有3招帮助远离「妈妈手」的运动,避免宅在家的不适。这3招运动每次均停留15秒,重复10次,1天2回合。
【颈部训练运动】双手合十,放后脑勺,双手往前施力。(图片/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医院提供)
第1招【颈部训练运动】:双手合十,放后脑勺,双手往前施力,头部顶住双手,不要被推动。以训练颈部肌力。
【收下巴运动】收下巴,感觉脊椎有拉紧。(图片/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医院提供)
第2招【收下巴运动】:收下巴,感觉脊椎有拉紧,耳垂对准肩膀。以达到放松颈部肌肉的效果。
【大拇指伸展运动】大拇指包在四只指头中,握拳。(图片/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医院提供)
第3招【大拇指伸展运动】:大拇指包在四只指头中,握拳,手臂打直,小拇指侧向下弯,大拇指侧边拉紧。以放松拇指伸长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