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乳哺育与副食品摄取问题,引发医界不同看法。行政院卫生署国民健康局与世界卫生组织都认同纯母乳哺育至少到6个月。台湾儿科医学会虽表示支持,不过依据临床经验发现,新生儿喝纯母乳,4个月后,新生儿会出现缺铁性贫血、维生素D缺乏情况。
李秉颖医师开建议新生儿母亲,4至6个月后,可以喂食副食品,且持续哺育母乳至1岁,但不建议纯母乳哺育超过6个月。(摄影/张世杰)
台湾儿科医学会公开建议新生儿母亲,4至6个月后,可以喂食副食品,且持续哺育母乳至1岁,但不建议纯母乳哺育超过6个月。台湾儿科医学会秘书长、台大医学院小儿科副教授李秉颖,8日上午在出席「婴儿哺育政策实证」研讨会中,针对婴儿副食品与营养素的使用时机,提出以上看法。
李秉颖医师指出,人类属于哺乳类动物,哺喂母乳是自然且健康行为,但由于现代女性身兼数职,加上配方奶过去在传播媒体大肆广告下,哺喂母乳反而变成要被鼓励及认证。特别是自民国90年开始母婴亲善认证,在这制度下,医疗单位开始拒绝奶粉公司赞助,为母婴亲善工作努力。去年通过母婴亲善认证医疗机构出生涵盖率是71.4%,住院期间纯母乳哺喂率达43.6%,总母乳哺喂率达96.2%。
但是过于强调亲喂母乳重要性,可能对因为各种因素而无法亲喂母乳的妈妈,造成精神上愧疚感,对母婴亲善政策目标执行上,出现反效果。最近在台大医院门诊中,遇到2个病例,一是纯母乳周岁男婴因缺乏维生素D引起佝偻病,另一是6个月大纯母乳女婴出现缺铁性贫血。
临床发现,6个月后才给喂食副食品,可能会有缺铁与缺钙情况,可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、影响脑部神经发育等后遗症。
李秉颖副教授指出,正常健康足月宝宝出生时,体内保存的铁质,通常足够宝宝4到6个月身体所需;但纯母乳哺育超过6个月后,缺铁性贫血的机会增加,因此6个月左右之后,有个别差异性;但他不建议早于4个月,应补充富含铁的副食品;但出生时体内铁保存量不够的宝宝,如早产儿、低体重儿、母亲糖尿病等,则需更提早补充铁剂。
临床发现,6个月后才给喂食副食品,可能会有缺铁与缺钙情况,可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、影响脑部神经发育等后遗症,因此建议从4个月开始可以补充铁与钙,6个月以后大人吃什么小孩就可以跟着吃。并建议妈妈们最好选择天然并自行DIY,包括肉泥、果泥等。
因为食物中的铁,主要存于红色的肉类、芝麻、紫菜、红豆、蚕豆、猪肝、牡蛎、鱼类等,干果也是铁的来源之一,目前市售婴儿米麦粉也有添加铁。妈妈自己从饮食中补充铁质,对于母乳中铁的含量影响不大。
另外,门诊中也有妈妈担忧容易致过敏的食物会让孩子过敏,而避免太早喂食,等长大后再吃。李秉颖副教授认为,国外许多研究证实,这是错误观念,孩子免疫系统是需经过训练的,因此,在可以吃副食品时,便可以逐渐添加,尤其对于维生素D、锌,以及铁等营养素摄取,更要提早。